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

擁有160年歷史茶莊 改頭換面新問世

「看起來人人一杯手搖茶,好像年輕人喝茶的還很多;但其實大家已經不再講究茶的美學和品味,許多茶的典故和歷史都被混淆,甚至遺忘」現齡六十五歲,擔任「台灣傳統茶道文化產業發展協會」理事長,同時是「慶瑞茶莊」第五代傳人的黃光裕嘆息說。第一代祖先從清朝道光9年到光緒7年,1850年即在嘉義東市場附近開業。當時賣茶的商人是以坐著轎子,出入高宅府第,接觸的人都是達官貴人,可以說是茶葉興旺時期。後來因為祖先的關係,黃家人顧帆船專門載運「安溪鐵觀音」、「武夷水仙」茶葉等,自泉州、廈門出口;再從布袋、東石上岸,轉送至嘉義販售。台灣沿海的港泊,曾經是茶葉商的大本營;過去嘉南平原、台南區屬於較為富庶的地區,南部茶的貿易買賣仍是大宗。




清朝後期的台灣,茶葉是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品,也促進了台灣北部的發展。「你知道嗎?鴉片戰爭的導火線竟然是為了茶葉!」黃理事長一邊沏茶一邊氣定神閒地說。當時的英國對茶葉有大量的需求,一直到18世紀,英國每年從廣東地區進口的茶葉交易額達到600萬磅。「台灣的茶產業發展史和台灣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」,不只英國人看上東南亞洲的茶葉,連日本人也發現了福爾摩沙寶島的茶資源。黃光裕對於日本人在台灣發揚茶的文化心懷感謝;但同時也感嘆對年輕人來說,喝茶的門檻高過於喝咖啡。茶的清香和發酵程度對品茗的藏家來說,是門深不可測的學問;但對不肖商人來說,卻為了利益將來路不名的茶葉混泡,再加入大量糖分調味,蒙蔽了消費者的味蕾。

出生於廈門的黃光裕曾經任職中學老師,但是看著父親老邁的身影,口中念念不忘希望將茶葉的生意傳下去。黃光裕勇敢辭去穩定的教職工作,將一生奉獻給「慶瑞茶莊」。「前幾年我當老師的太太也退休了,她嘴裡還是嘮叨著我怎麼那麼笨。甚至我的兩個兒子也不認同老爸的理念,好在還有一個小姪子願意來接我的工作」滿復詩書五經,聊起茶經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,愛茶成癡的黃光裕看到南台灣茶葉生意的下滑,決定捲起袖子推廣品茶知識。每一個時代都有一款代表當時風氣的茶葉,對「慶瑞茶莊」來說,高山茶不只有一種表情;來自武夷名茶之一的『金柳條』以茶樹葉形命名,色澤潤亮金黃,香氣優雅鮮爽,帶桂花香,滋味醇厚甘鮮、岩韻顯,湯色金黃明亮桂花香,也曾經是門市的招牌茶。

擁有160年歷史的百年茶莊,於2011年獲得「台南市政府」與「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」認證為「百年老店」;並榮獲2012年「台南百家好店」。面對同齡的好友進入人生退場期,黃光裕反倒挺起肩膀,於2012年成立「台灣傳統茶道文化產業發展協會」。位於台南市新營火車站附近的「慶瑞茶莊」,正醞釀一股蓄勢待發,捍衛好茶的勇氣與使命。百年老茶新風貌,我們期待她用嶄新的語彙與文創新世代來對話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